新华社达喀尔12月2日电 雨季刚过,塞内加尔久尔贝勒区的巴林村炎热且荒凉。一眼望去,村民居住的简易茅草房和周围的土地连成一片,村里高高竖起的一座水塔格外显眼。
在水塔旁的供水机房里,巴林村村民迪奥姆正精心擦拭给水装置,检查运作状况,为发动机加满机油。
迪奥姆是中地海外塞内加尔公司乡村打井工程的一名水井协调员,负责维护巴林村的这口水井。这口井,是中国提供融资实施的塞内加尔乡村打井工程的一部分。迪奥姆见证了工程实施过程,也看到了这口井给当地带来的变化。
塞内加尔临近撒哈拉沙漠,中部和东部地区多为半沙漠地带,旱季最高气温可达45℃。在远离城市的农村,供水设施往往老旧不堪,村民的基本生活用水常年得不到保障。
巴林村就曾是这样的一个缺水村落。以前,村里只有一口井,人们每天凌晨就要开始排队打水,邻村的居民甚至要走两公里多的路来这里打水。排队时间会从凌晨持续到午夜,村子里很多年轻人因此都没法去上学。
在村里的老井前,迪奥姆说:“以前打水太难了,这里只有一口井,而且常年缺乏维护。”
非洲民众的民生福祉一直是中非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2015年,中国国家主席习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提出中非“十大合作计划”。此后,乡村打井工程成为中塞双方落实“十大合作计划”的举措之一。
2017年3月5日,这项工程在塞内加尔正式开工,给当地数百万缺水民众带来了希望。
2018年7月,在对塞内加尔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前夕,中国国家主席习在塞内加尔《太阳报》发表题为《中国和塞内加尔团结一致》的署名文章。文章中提到,中方提供融资实施的乡村打井工程将建设251口水井和1800公里管线,解决塞内加尔七分之一人口的吃水用水问题。
塞内加尔外长艾莎塔·塔勒·萨勒在接受新华社记者正常采访时说:“这些项目体现了我们的团结和积极合作。”
据介绍,乡村打井工程涉及塞内加尔14个大区中的12个。每套供水系统包括水井、水塔、输配水管道及配水设施,最高日供水规模达8万立方米。工程还为当地3000多人创造了就业机会,迪奥姆就是这里面一位。
打井队在巴林村施工时,迪奥姆亲眼看到了打井的不易。在沙漠中找到水源十分艰难。有时,要找到比较合适的打井点就要花上一个多星期时间。
中地海外塞内加尔公司市场运营部经理魏锐说,打井项目地点都在农村,地质情况复杂,水位也很深,塌孔、漏浆等情况经常出现。
此外,农村地区恶劣的交通条件也为工程带来了不少困难。迪奥姆说,在雨季钻孔施工对实施工程人员来说十分艰难,因为这里没有大路。
2018年9月20日对巴林村来说是个大日子,迪奥姆和村民们见证了新水井的落成。2021年3月,乡村打井工程通过了塞内加尔政府的验收。
中地海外塞内加尔公司负责人王伟说:“今年3月,打井供水工程已经完全移交给塞内加尔政府。现在,当地村民能够喝上干净充足的饮用水,农业和畜牧业用水也能获得保证。”
水井落成了,迪奥姆作为一名水井协调员每天都在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也真切体会到中非合作及“一带一路”倡议给当地带来的实实在在变化。
今年11月29日,习主席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别的会议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同舟共济,继往开来,携手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他说:“我愿郑重重申,中国永远都不可能忘记非洲国家的深情厚谊,将继续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同非洲朋友一道,让中非友好合作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迪奥姆真诚感谢中国政府为村民们修建这一口“幸福井”。“很感谢中国朋友为我们村里带来幸福,感谢‘一带一路’倡议。衷心希望塞中友谊地久天长,为孩子们创造一个美好幸福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