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项目宣传内容
来源:太阳能    发布时间:2024-10-12 14:35:56
产品描述: 浅层地温能(Shallow geothermal energy),又叫浅层地热能,指蕴藏在地表以下一定深度(一般不超过200米)范围内岩土体、地下水和地表水中具有开发使用价值的热能,温度一般低于25摄氏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2009)。浅层地温能是地热资源的一部分,是一种可再生的新型环保能源,也是一种特殊的矿产资源,其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量和太阳辐射,一般温度恒定,具有冬暖夏凉的...
下一个产品 上一个产品

详细介绍

  浅层地温能(Shallow geothermal energy),又叫浅层地热能,指蕴藏在地表以下一定深度(一般不超过200米)范围内岩土体、地下水和地表水中具有开发使用价值的热能,温度一般低于25摄氏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2009)。浅层地温能是地热资源的一部分,是一种可再生的新型环保能源,也是一种特殊的矿产资源,其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量和太阳辐射,一般温度恒定,具有冬暖夏凉的优点。浅层地温能的开发利用主要通过地源热泵系统实现,实现建筑的制冷与供暖,夏天可提取冷量用在建筑的降温,将热量储存于地下,冬季则可提取热量用在建筑的供暖,将冷量储存于地下,以此来实现循环利用,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具有多种方式,很常见的有地埋管式(分垂直埋管和水平埋管)、地下水式和地表水式。

  地埋管式主要是通过与地下岩土体之间进行换热,而地下水式则主要是通过抽取地下水进入热泵机组换热后再回灌地下,地表水式原理与地下水一致,不同之处在于水源来自地表水体(如江河、湖泊)。

  浅层地温能的勘探开发及利用是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必然趋势,前景十分广阔。经测算,公建项目利用地源热泵供热和制冷,比燃煤锅炉+冷水机组节能45%以上,比电锅炉+冷水机组节能75%以上,且有效减缓了城市的热岛效应,消除空调外挂机的使用和产生的噪音,有效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减排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粉尘。因此,浅层地温能的开发利用受到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重视。据2010年世界地热大会的统计数据,全球地源热泵的年利用能量达到了214782×1012焦耳,与2005年世界地热大会的统计数据相比,五年内增长了2.45倍,平均年增长率达到了19.7%,地源热泵的设备容量为35236兆瓦,其在五年间增长了2.29倍,平均年增长率为18.0%。

  我国开发利用浅层地温能资源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产业规模和市场规模均很小。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受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以及地源热泵自身所具备的节能环保优势,这项技术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北京、宁波、广州等城市90年代启动了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示范工程。1997年11月,中国科技部与美国能源部分别代表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地热能利用合作协议书》,该协议的主要内容就是引进和推广美国先进的土气型地源热泵技术。1998年,中美两国确定在我国的北京(代表北部寒冷地带)、杭州(代表中部夏热冬冷地带)和广州(代表南部亚热带)各选一家单位与美国能源部推荐的地源热泵生产商合作建立三个地源热泵示范工程,以推广这种“绿色技术”。近年来,我国浅层地温能的开发利用得到了国家的全力支持和推广,也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节能减排效果。2005年,建设部将地源热泵技术列为了建筑业十项新技术。2008年,全国地源热泵总利用面积为6200万平方米,北京奥运会场馆大量使用浅层地温能制冷,兑现了我国政府“绿色奥运”的承诺,2009年全国地源热泵总利用面积更是突破10000万平方米,总利用功率达约5210兆瓦。

  江苏是能源消耗大省,又是能源资源小省。全省主要一次能源资源储量少、产量低。由于经济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江苏省的能源消费总量明显快于GDP的增长,能源消费品种单一, 煤炭消费量占一次能源消费量的75.7%, 比全国中等水准还要高出约9个百分点,能源消费与能源供给的矛盾一天比一天突出。缓解资源环境瓶颈约束,大力倡导发展低碳经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愈加迫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已成为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任务。

  江苏省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起步较晚,2005年以后开始有较快发展。2009年以来,我省已有南京市、扬州市、无锡市、淮安市和连云港5个省辖市,赣榆县、海安县、涟水县、昆山市、沭阳县、泗洪县和张家港7个县(市)成为国家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示范县,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进入全面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时期,涌现出一大批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示范工程。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3年底,江苏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已达218个,浅层地温能资源供暖的建筑面积1425万平方米,其中大约1/3是民用住宅,目前在建的有1600万平方米。工程建设项目大多分布在在南京、苏州、无锡、扬州、镇江、宿迁、淮安、南通、泰州等地,苏南、苏中经济发达地区开发利用程度明显高于苏北地区。


上一篇:发展地能热冷一体化新兴产业 下一篇:上靠“天”下靠“地” 让房子“绿起来”